看了幾遍百度站長平臺中關于內容建設的指南,蠻有收獲,看完之后一直在思考一個東西,對錯未知,只是在思考。
嗯,是關于內容創(chuàng)建的方式。
一、偽原創(chuàng)
之前我們經常采用的,是偽原創(chuàng)。所謂偽原創(chuàng),劣等的會直接采集文章批量替換近義詞;稍微好一些的,會整理文章,然后用一堆看似不是廢話的廢話將原來的文章復述下來,采用工具檢測相似度。
一句話,這樣真的好嗎?
對于種方式,無可厚非,垃圾的制造者;對于第二種,還真不好回答。
不好回答的原因是在于:
如果當前關于此類的信息比較少,不管如何,這個所謂偽原創(chuàng)的出現(xiàn)總是能湊個數(shù),從文章中看出編輯的理解和態(tài)度,進而能證明一些結論;如果當前關于此類的信息比較多,總是能去偽存真,此時,偽原創(chuàng)似乎也就失去了價值(額,姑且可以稱之為,更佳第六人?)。
所以,根源還是在于此類信息是否豐富,當前網上關于此類的資源是否多,搜索引擎收錄的是否足夠。
嗯,前面說過很多遍,搜索引擎是一個動態(tài)的過程。
二、采集
在大家的潛意識中,采集是穿腸毒藥。
還是一句話,一個網站如果都是采集,這樣真的好嗎?
依舊不好回答,如果不加上限制條件的話。
如果我采集的,都是一些稀缺的珍貴的內容,變相的在增加這些文章的傳播渠道;如果我采集的是優(yōu)質的內容,會比自己偽原創(chuàng)的面目全非的垃圾文章要好的多。
至少,采集的優(yōu)質的文章,同樣在傳播一個觀點,同時,他可以順暢的閱讀。
當然,對于搜索引擎來說,采集了的文章的站,除非是你的受眾足夠的多,否則也就沒了展現(xiàn)的必要。
三、用戶價值
啊,這是一個偽命題,更是一個讓人覺得虛無飄渺的東西。
似乎,Rand Fishkin談內容營銷與seo有關于此的較為量化的定義:
? 唯①性——是否在其他地方沒有出現(xiàn)過的內容
? 相關性——內容包含搜索引擎所理解的用戶搜索的意圖
? 有效性——是否能幫助搜索者有效率地解決問題
? 獨創(chuàng)性——是否提供其他地方不能提供(或難以提供)的信息
? 友好性——是否容易使用,能夠在任何設備上輕松使用
對于唯①性,百度上也有著自己的解釋:
首先需要澄清的是,百度說的拒絕采集,指的是大量復制互聯(lián)網上已有內容,對采集的內容不加整理即全部推至線上的“偷懶”行為。對于將采集來的內容進行再加工高效整合后,產出內容豐富的高質量網頁,百度沒有拒絕理由。
因此站內文章不應該為了SEO更新而更新,提升文章對用戶的吸引力,即時是抄襲,用戶體驗上來了,百度一樣會給予網站好評價。